“烟火气”更暖、“高颜值”更靓!上海80家标准化菜场提前完成年度升级
2025-08-29 14:18:00
东方网记者程琦8月29日报道:家门口的菜市场,正悄然完成一场“从内到外”的蝶变。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作为2025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升级改造80家标准化菜市场”已提前100%完成全年任务。曾经的“油腻感”正在被“高颜值”取代,单一的买菜功能也正向集购物、服务、社交于一体的“邻里会客厅”升级。
昨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开门办实事”现场会在静安区“宁家·黄山市集”举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与商户代表等60余人齐聚一堂,实地感受、共同评议这项民心工程的成效。
稳供保价:“组合拳”筑牢市场“压舱石”
“菜篮子”首先要拎得稳、拎得实惠。升级改造后的菜市场,首要任务便是担当市场保供的“压舱石”。
“宁家·黄山市集平价菜专柜每日供应5种以上蔬菜。在区级补贴基础上,我们市场再额外给予经营户40%的租金补贴。”市商务委市场运行调控处处长包文杰介绍,通过“政策补贴+企业让利”的组合拳稳定菜价,已成为此轮改造的“标配”,节假日补贴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
各区因地制宜,妙招频出。长宁美天副食品公司依托自有“集采集配”供应链,每日向19个点位稳定配送7种平价菜;浦东浦商集团则探索大摊位制,每日供应20个基础保障性蔬菜品种。而在嘉定、金山等区,菜市场内特设的“自产自销区域”,让市民能直接买到“田头”直送的新鲜蔬菜,也为本地农户提供了便利的销售平台。
业态融合:从“买菜地”到“邻里生活圈”
如今的菜市场,早已不只是一个买菜的地方。依托“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一场“业态融合+品牌塑造”的创新正在上演。
“我们采用轻量化移动柜台提升布局灵活性,通过一楼的便民早餐、‘快剪’理发与二楼生鲜售卖的业态互补,将市集打造成‘邻里中心’。”大宁集团副总经理包宇忠分享了“宁家”品牌的运营心得。他特别提到,年轻化的管理团队通过新春打卡墙、集体年夜饭等活动,变“流量”为“销量”,强化了市集与社区的情感联结,让菜市场既有“规范”,更有“活力与温度”。
放眼全市,这样的“跨界”案例越来越多。浦东三林书房市集引入了Manner咖啡、肯德基;嘉定惠嘉源集贸市场配套了麦当劳、托育和健身服务;奉贤如意市集则通过打造共享休憩区、举办美食课堂,实现了从“买菜场景”向“生活主场”的跃迁。
颜值焕新:从“老印象”到“城市新地标”
明亮的灯光、通透的空间、整齐的岛台……升级后的菜市场,舒适整洁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
这场“爆改”背后,是各区固化形成的区长负责、街镇协同、主体参与的工作机制。普陀泰山市集变身“菜场步行街”,沿街店铺门面统一升级;徐汇古祥市集以明亮活力的色调回归,公共配套设施更齐全;虹口中广食集则巧妙保留了建筑原有的屋架轮廓,在现代设计中融入历史印记,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新地标”。
开门纳谏:“金点子”汇聚民智共绘蓝图
值得一提的是,“开门办实事”已成为菜市场升级改造过程中的固化工作机制。据统计,目前全市12个区已组织超过16场形式多样的“开门办实事”活动,收集采纳了49条来自市民和商户的“金点子”。
“建议引入更多特色品牌和便民服务,建设‘生活+’的菜市场。”“可以把明星菜、特色菜放到智慧大屏上动态展示,吸引人气。”“要强化智慧管理,让市民买得更放心!”……这些来自一线的建议,正不断被吸纳,成为推动菜市场持续优化的动力。
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在活动现场表示,将认真吸取此次“开门办实事”中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全力完成好升级改造工作,并做好明年计划储备,不断扩大覆盖面,让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稳、更舒心。
2025-08-29 14:18:00
2025-07-23 00:07:00
2025-07-15 09:27:00
2025-07-15 09:03:00
2025-07-10 10:23:00
2025-06-29 10:05:00
2025-06-28 12:11:00
2025-06-26 1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