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凡清单之外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7:44:00    

来源: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万静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各类主体在向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的收费,是企业普遍关心、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针对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开展过多次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涉企收费项目逐步减少,收费行为更加规范。但涉企收费涉及主体多、领域广,部分收费主体通过形形色色的方式“钻空子”“打擦边球”,违规收费问题仍时有发生,呈现复杂性、反复性、隐蔽性的特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已于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

据了解,此次《指导意见》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经营自然垄断环节业务的企业等涉企收费主体,提出要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并实现目录清单全覆盖,凡是清单之外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为涉企收费行为划定了明确的边界。

据发改委价格司司长牛育斌介绍,《指导意见》提出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首先,设立“边界”。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具有行政权力和影响力,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收费自由裁量权大。《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部门、各省份都要建立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综合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实现目录清单全覆盖,凡是清单之外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为涉企收费行为划定了明确的边界。这将有力遏制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等违规收费行为,督促收费主体严格依法依规收费,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秩序。

其次,阳光“晒单”。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自主设立的收费项目公开透明度不够,服务内容不清晰、服务标准不明确、收费标准不合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目录清单中要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等基本信息。这将确保企业能够清晰理解每一个收费项目的具体情况,一目了然地知晓自己应缴纳的费用,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违规收费行为,让企业明明白白缴费。

第三,一单“通查”。涉企收费政策数量多、形式分散,一些涉企收费虽然纳入清单但是更新不够及时,实质上没有很好地起到信息公开的作用,企业获取信息成本仍然较高,面临查询难、核实难、维权难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每个部门、每个省份都要建立清晰、全面的目录清单,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并动态更新发布。这将强化政策集成,方便企业快速查询。同时企业还可以对照清单核实收费项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及时发现违规收费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增强企业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通过这些制度安排,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有利于全面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有效遏制违规收费现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秩序,打破因不合理收费造成的行业壁垒,使各类企业在相同的规则和环境下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牛育斌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针对涉企方面的收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种类。为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我国此前已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4张收费目录清单,以加强对涉企收费的监督管理规范。

此次《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把所有收费都纳入清单并对社会公开,清单必须包含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等基本信息,并做到及时更新、动态调整,旨在公开透明地晒出收费项目,让企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推动社会监督和收费主体自我约束,避免乱收费和隐性收费,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把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生产经营。

规范涉企收费,列清单只是第一步。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和完善评估审核,事中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和跟踪监测,事后完善问题线索的收集和处理机制,《指导意见》力推对涉企收费形成全过程闭环监管。

为了把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落实好,把清单作用发挥好,发改委将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对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全面梳理和清理本地区、本领域涉企收费项目,确保每一个收费项目都有依据;制定统一的清单格式和编制要求,明确清单涵盖的基本信息、编制方法和发布形式等,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编制,实现目录清单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同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将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开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并同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当收费政策发生变化,如新增、取消或调整收费项目时,要在规定时间内更新目录清单,提高准确性和时效性。四部门将对各地区、各部门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副局长韩利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强化涉企乱收费监管执法,2018年总局组建以来累计退还企业近200亿元。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常态化开展整治涉企乱收费专项行动,将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的乱收费问题,部署市场监管系统开展集中整治。

此外,韩利还透露,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明确违法违规收费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分领域完善涉企收费规则指南,对违法违规收费主体研究提出联合惩戒措施,曝光典型案例,增强震慑效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