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热搜第一!我国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拟采用“伴飞+撞击+伴飞”任务模式
2025-09-06 17:19:00
在导致恐龙灭绝的流行性假说中,
“小行星撞击说”流传甚广。
小行星真的有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吗?
当代乃至未来,
我们如何探测、防御小行星
这一“天外来客”?
9月6日
#我国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
这一话题
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对一颗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先获取其详细特性参数,然后对其实施高速撞击。”会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吴伟仁表示,我国将构建相对完善的近地小行星探测与防御体系。
“近地小行星是太阳系中最具潜在威胁的天体之一,小行星撞击被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吴伟仁介绍,科学界普遍认为66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全球大约75%的物种灭绝。
而在历史记录中,小行星也多次“造访”或掠过地球,例如,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超2千平方公里的森林被摧毁。距离我们时间最近的案例:就在9月3号晚上10:56分时,一颗近地小行星2025QD8飞过地球,距离地球只有21万公里,飞越地球时速度达到了12.5千米/秒。
“高破坏性撞击事件,概率极小、但危害极大。而现在,我们对于小行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吴伟仁说。
吴伟仁首次全面阐述中国小行星探测与防御体系。(图源:深空探测实验室)
吴伟仁院士介绍,这项任务拟采用“伴飞+撞击+伴飞”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抵达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特性参数,然后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撞击全过程将通过天地联合方式,采用近距离高速成像等技术,开展小行星轨道、形貌和溅射物变化观测,准确评估撞击效果。
具体来说,就是在距地球1000万公里左右的地方,对迎面来的小天体发射动能撞击器,交会后争取能够产生极大的动能从而改变小天体的轨道。比如,目前计划能够改变3到5厘米的轨道,让小行星至少几十年到100年之内不能够再撞击地球。
截至2025年3月,人类共发现近地小行星38048颗。但由于小行星监测难度大,据统计,近地小行星中完成编目的数量只占真实数量的1%。
近年来,中国国家航天局相继启动了近地小行星探测计划和小行星防御等工程论证和实施,明确提出“论证建设近地小天体防御系统”。中国科学家从监测预警、在轨处置、体系应对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相对完善的近地小行星探测防御体系战略构想,将构建常态运行的天地一体化协同监测预警体系,形成“动能撞击为主、多技术互补”的处置能力。
消息传来
网友纷纷喊话导演郭帆
“导儿,别睡了别睡了,修改剧本了”
“不敢睁开眼,剧本又要改”。
开幕式上,深空探测实验室与7个来自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新国际伙伴签署了合作协议。首家落户合肥的国际组织——国际深空探测学会,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地球安全和人类福祉,工程体系构成复杂、产业经济潜力巨大、在轨实施技术难度大、适宜开展国际协作。”吴伟仁解释,小行星并非单单意味着“风险”,其本身还是一种“宝藏”,小行星富含铁、镍、铂族金属以及水冰等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主要航天国家对此高度重视。
吴伟仁首次全面阐述中国小行星探测与防御体系。(图源:深空探测实验室)
大会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携手共进,建设小行星防御体系,发展深空经济,保护地球家园。
据了解,由深空探测实验室主办的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以安徽为据点,已经连续开展三届。
3年来,深空探测实验室完成了从机构组建、平台搭建到任务支撑、科研攻关的发展。当前,实验室主要开展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小行星探测与防御等领域的重大工程立项论证和相关预研课题研究工作。
在深空探测实验室的牵引带动下,合肥深空探测产业加速汇聚,已集聚中科星图、航天宏图、中科卫星等上下游企业160多家,初步形成集设计研发、载荷制造、星座运营、通信终端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
“大会是国际合作的舞台,汇聚了科研人才、商业航天企业代表以及投融资机构,背后代表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信将对安徽、对合肥抢占深空经济、深空产业的先机产生推动作用。”深空探测实验室党委书记、副主任胡朝斌表示。
在联合国外空司副司长德里斯·艾尔哈达尼看来,这一场在合肥的会议,将开启国际各方共同迈向星辰大海的新步伐:“今天我们齐聚合肥,共同追问深空。我们的目的并不只是深空探测本身,而是科学进步、是推动和平。其中充满挑战,但必是一段非凡征程。”
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合肥日报、网友评论等
2025-09-06 17:19:00
2025-08-21 11:17:00
2025-07-28 10:10:00
2025-07-07 17:00:00
2025-07-04 13:32:00
2025-07-03 07:42:00
2025-06-27 09:59:00
2025-06-24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