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取名,为什么都偏爱数字“7”?
2025-05-22 15:16:00
文 | 新商业派
如果最近这几年你对国产汽车有点关注,可能会有一个印象,国内汽车品牌好像特别喜欢“7”这个数字。
这种印象不是空穴来风,细数一下会发现,数字“7”已经成为了车企的心头好。有人统计,仅在2024年,就有至少21款新上市的车型名字里带7。
几乎每一家智能汽车品牌都有带着数字7的车型,特别是这两年新上市智能汽车型号充斥着S7、R7、M7、L7、P7、SU7、ES7、EC7、LS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6、8、9这些寓意吉祥的数字更受青睐,而夹在中间的“7”往往显得默默无闻。但在智能汽车时代,这个数字却实现了“逆袭”,成为最受欢迎的车型代号之一。
根据第三方汽车行业平台的公开数据,2023年-22024年在售热门车型中"7"字车型有38款,"8"字车型则为13款,前者是后者的3倍多。
为何“7”会受到如此追捧?对此,汽车行业专家李刚分析指出,背后有多重原因。
首先是先行者带来的示范效应。十多年前,“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相继成立,它们的成功车型普遍使用了“7”这一数字,如小鹏P7、蔚来ES7、EC7,以及理想的L7。这些车型在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提升了消费者对“7”的认知度。
此外,小米SU7、问界M7等车型近年也相继走红,进一步强化了“7”作为智能汽车幸运数字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7的地位。“其他品牌在命名的时候也会借鉴,希望搭上用户的认知惯性顺风车,快速让消费者对自己的车型产生印象。”
李刚认为这种做法并不新奇,在各行各业,行业先行者的命名方式普遍会成为行业的通用规则。例如手机行业,许多厂商都模仿苹果的命名策略,采用“上一代型号+1”的方式推出新产品。
其次,早在燃油车时代,“7”就已承载着高端与科技的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就是宝马7系和奥迪A7。
宝马7系是宝马品牌常规量产车中的旗舰轿车和天花板,始终代表宝马最前沿技术,而奥迪A7也代表了奥迪燃油车领域的最强技术整合。
因此,这两个车型自然成为国产智能汽车品牌对标的目标,比如蔚来就先后推出ET7和ET9两款车型对标宝马7系。
另外,从产品矩阵的角度来看,车企选择普遍用7作为车型的数字还有一个考虑,7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数字,向上可以拓展到“8”“9”高端系列,向下可拓展到“5”“6”入门车型,因此它也成为品牌产品线的重要“阵眼”。
“7”的流行,其实也反映出一个更广泛的现象——近年来智能汽车命名方式正经历一场“通货膨胀”。
在BBA时代,宝马和奥迪以数字命名车型,通常都在1-8以内,5 以上的车型通常被视为中高端,5 以下则为中低端。
但国产智能车企打破了这一规则,5以下命名的车型几乎绝迹。很多车企的入门级车型开始从5开始,原来代表中高端的7也开始放在了入门车型上,比如深蓝S7(14.99万起)、海豹07(13.98万起)等平价车型使用"7"命名 。
不仅如此,数字上限也不再局限于个位数,开始出现两位数甚至是3位数,比如享界S800、坦克700等三位数命名。
不仅是数字通胀了,连字母也通胀了。比如奔驰虽然以字母命名车型,但面相大众的产品主要是A级、B级、C级、E级。
但国产智能汽车起步就是E,甚至从中间的字母L、M、N、P、R、S开始命名。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其中3系、A4、C级代表入门豪华,5系、A6、E级为中高端 ,7系、A8、S级定位旗舰豪华的传统命名体系被彻底颠覆 。
在命名方面的大胆改变,一方面当然彰显了国产智能汽车打破传统等级制度的野心,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数字和字母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定位意义。
最近在车圈里有一个笑话:两位车评人在一起讨论“S7”车型,但是两个人的讨论总是驴唇不对马嘴。最后才找到了原因,原来一个说的是智界S7,另一个人说的广汽传祺S7。
由于命名方式高度趋同,加上对热门数字和字母的追捧,“撞名”已成为常态。
以S7车型为例,不仅有智界S7和广汽传祺S7,还有深蓝S7、星海S7,另外L7车型也同时存在理想汽车L7和智己汽车L7。
这种撞车不仅让车企尴尬,也让消费者感到困惑。
相比传统燃油车朗逸、轩逸、卡罗拉、高尔夫等有辨识度的中文名,"字母+数字"组合让普通消费者难以记忆和区分。
“早期新势力品牌在使用字母和数字组合命名时,是有明确意图的,是为了建立独特品牌语言。”李刚解释道。
例如,蔚来的ES系列中,“E”代表电动(Electric),“S”代表SUV;特斯拉Model 3的“3”源自百公里加速3秒的概念。
然而现在很多车企缺乏文化积淀,在命名上只是盲目跟风使用“套娃式”的数字和字母组合,背后的含义模糊不清,导致用户根本无法理解其含义。
一项调研显示,超过60%的消费者无法准确说出三个以上智能车型的全称。
他也预判,短期内"7"字车型热潮不会退烧,甚至更多车企将加入这场数字竞赛。但总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届时,如何在有限资源下,通过创新的命名方式,既保持简洁易记,又能突出品牌特色与产品个性,将成为车企们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
2025-05-22 15:16:00
2025-05-21 21:36:00
2025-05-21 17:29:00
2025-05-21 10:56:00
2025-05-20 09:30:00
2025-05-20 05:08:00
2025-05-19 16:14:00
2025-05-19 0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