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沪穗蓉三地联动,共研数智时代基础教育课改新方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9:25:00    

4月24日至25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沪穗蓉协同推进会在广州越秀区召开。上海黄浦区、广州越秀区、成都高新区三地齐聚羊城,以“数智驱动·课改创新”为主题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现跨区域协同教研的优势,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该活动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指导,由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和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广州市第三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州市第十七中学、广州市培正中学、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和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共同协办。

三地携手,齐绘课改蓝图

4月24日上午,活动在广州市第三中学开幕。活动上,广州市越秀区政协副主席、越秀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邹卫红致开幕辞。邹卫红指出,沪穗蓉三地既有共同的教育追求,又各具区域特色,期待通过三地协同教研,打破资源壁垒,在“数智+课改”融合的新赛道上,共育时代新人、共拓教学新形态、共筑改革标杆。

广州市教育局调研员林平和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处处长赵琦分别作讲话。林平指出,广州市教育局始终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和创新步伐,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持续探索、屡创佳绩。三地教研系统的深度交流,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发展优势互鉴互补的重要实践。

“‘数智驱动、课改创新’,不仅是本次推进会的主题,也是教育改革的时代命题。”赵琦强调,广州越秀区肩负着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的使命,本次与黄浦区、高新区携手,将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教育改革共同体,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活动现场,三区教育领域专家分别围绕本区域专项研究探索及实践经验作报告。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程德松从“区域协同”“课程改革”“教育转型”三个方面介绍了数智融合课改的越秀方案。据了解,越秀区建设了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研训赋能、数智驱动为引擎,联结课堂、学校、区域、家校社、国家智慧平台五大领域,搭建智教、智学、智评、智研、智育、智管的六个维度的“一核双擎五域六维”转型体系,并将立足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数智赋能,蓄势未来,构建越秀教育发展新格局。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魏薇分享了该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经验。据介绍,黄浦区以课程优化、教学改进和评价机制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改革。在具体实施中,黄浦区注重区校协同,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加强科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着力打造智慧阅读环境。

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建萍介绍,高新区从价值取向、实践领域、专业支点三个方面厘清数智赋能“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基本认识,围绕数智赋能“学为中心”课堂变革,打造“教学研”智慧环境,建设智能课堂空间、智能研修空间,同时构筑“教研培”一体化智慧研修支撑体系,形成“数智赋能·学为中心”课堂变革推进机制,让技术赋能下的课堂真正实现从“教”走向“学”,真正回归教育本质。

协同教研,名师专家开展课例研讨

本次课程教学改革协同推进会,以“跨区域协同教研”为切入点,汇聚了来自上海市黄浦区、成都高新区、广州等地多位教研专家和优秀教师代表,聚焦“数智赋能课程教学改革”,就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技术赋能课堂重构、区域教研协同机制进行交流研讨。

在小学“固基”工程分会场上,多位教师展示了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课例:广州市文德路小学教师邓丽灵运用AI学情分析系统执教《两小儿辩日》,成都尚阳小学教师王玲借助数字技术开展口语交际课,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教师耿梦浩通过Geogebra软件和AI分析执教《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上海巨鹿路一小顾教师文文利用Geogebra构建直角坐标系。科学领域,广州市建设大马路小学钟海涛用热成像技术执教《哪个传热快》,上海实验小学卢咏祥通过传感器探究《空气的成分》。评课专家林玉莹、马学军,成都叶涛,上海章颖莹、张瑞芳及广州大学张蜀青一致强调技术应服务学科本质,肯定课例在核心素养培养、小初衔接和探究深度拓展方面的价值,并建议共建数字资源库促进智慧共享。

初中“强腰工程”分会场上,各学科课例展示同样精彩纷呈:语文分会场中,广州育才实验教师李惠娴运用AI图片生成技术执教《石壕吏》,成都新科学校毕锋通过AI对比分析教学《关雎》,并由教研员姚菊、徐文娟和刘莺就AI赋能语文教学带领展开深度研讨;数学分会场呈现了广州育才实验谢振文教师融合3D建模的尺规作图课和上海格致初中教师李强的“叠积木”探究课。专家伍晓焰、陈磊高一致认为,两节课成功构建了素养导向的新型教学样态;英语分会场展示了广州育才实验教师邹茉的AI辅助写作课和成都七中初中杨小红的智能阅读课,评课专家何琳、何秀英充分肯定数智化教学成效;音乐分会场中,广州培正中学教师黄文臻的AI音乐创作课和上海比乐中学教师叶一舟的数字音视频制作课获得专家沈菡、陈锦莹的高度认可,并强调技术应用需坚守学科本质。

高中“强腰工程”分会场活动上充分展现了数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物理学科分会场上,广州三中陈昱君运用AI辅助《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教学,上海向明中学刘琦通过数字技术讲解《相对论时空观》,广州市第三中学物理科科组长禹向荣则分享了AI赋能物理教学实践经验,专家艾静、陈琪琪给予专业指导;生物学科由广州培正中学潘林和成都石室天府中学马甜分别执教《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示范课,专家徐爱琳、刘欣颜高度评价其数智融合特色;历史学科中,广州培正中学冯敏仪和上海大同中学顾博凯展示了史料分析与情境教学,专家任琍、邹樱强调AI赋能历史教学的创新价值;地理学科呈现了广州十六中蔡明英的AI交通疏堵课和上海格致中学姜惠敏的能源安全课,专家乐淮辉、张智国肯定其情境化教学特色;信息技术分会场中,广州三中陈光雄和成都高新实验中学许婷婷分别展示AI编程与智慧校园设计课,专家朱莹、陈秋薇点评其素养导向;通用技术学科由广州十七中罗坚强和成都教科院附中王苑桥带来系统设计与控制课程,专家龚洪敏、冯颖赞赏其工程思维培养。

本次活动不仅为沪穗蓉三地教研协作注入新动能,更为技术课程走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面向未来,越秀区将持续推进AI与课程融合,以系统性、生成性、协同性的视角重构通用技术教育,共绘新时代教育智能跃迁的“越秀蓝图”。

文、图|记者 郭子扬通讯员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