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预警:鸿路钢构营业收入下降
2025-04-19 02:30:00
本报记者 陈佳岚 广州报道
近日,博士眼镜(300622.SZ)交出一份“增收不增利”的2024年年报,财报显示,公司年营业收入为12亿元,同比上升2.3%;归母净利润为1.04亿元,同比下降19.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848万元,同比下降24.0%。
年报披露的同时,博士眼镜还公布了一则高管离职消息。公告称,董事会收到副总经理BING XIA辞职的书面报告,其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副总经理职务,并在辞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2024年下半年,凭借与多家AI(智能)眼镜企业的深度合作,博士眼镜成功搭上了智能眼镜的“顺风车”,股价在5个月的时间里暴涨超400%最高至61.71元/股,在资本市场上赚足了眼球。不过在股价高点的2024年11月之后,博士眼镜的实控人、高管、股东开启了多次减持,股价也随之震荡下行。
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博士眼镜2024年财报也可以看出,智能眼镜领域的布局尚未给博士眼镜形成有力的盈利支撑,营收仍依赖传统业务。这表明博士眼镜虽搭上智能眼镜顺风车,但业务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未来还需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实现从传统眼镜到智能眼镜业务的转型。
财报增收不增利 依赖传统业务
财报显示,2024年,博士眼镜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线下零售业务贡献最大,占总收入的85.88%,线上零售业务占比14.12%。
分产品看,营收构成主要包括光学眼镜及验配服务、成镜系列产品和隐形眼镜系列产品以及其他几大类,分别占总收入的67.01%、14.82%、12.97%和5.20%。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拓展线下渠道和加强品牌建设,实现了收入的稳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博士眼镜年营收同比增长2.3%,但净利润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04亿元,同比下降19.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848万元,同比下降24.0%。
年报显示,2024年博士眼镜计提了2195.52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占利润总额的17%。这些减值损失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商誉减值准备以及存货跌价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直接减少了公司的净利润。
据悉,博士眼镜自2023年起,加速在智能眼镜领域的布局。于2024年8月与雷鸟创新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智能眼镜产品。目前公司已与头部智能眼镜厂商星纪魅族、XREAL、界环、李未可等品牌开展合作。
从二级市场上看,2024年7月中上旬以前,博士眼镜的股价大约一直在20元/股以下徘徊。然而,随着2024年下半年各类AI眼镜消息出现,凭借AI眼镜概念,博士眼镜股价也一路走高,其间其还多次发布股价异动公告。
博士眼镜是一家传统眼镜零售连锁厂商,虽然AI眼镜的加持给博士眼镜穿上了高科技的外衣,让博士眼镜在资本市场上赚足了眼球,不过从其整体的经营模式来看,仍然与传统眼镜店卖眼镜无异。据博士眼镜方面介绍,公司在AI眼镜领域的战略聚焦于“最后一公里”服务,为雷鸟、华为等品牌提供镜片验配与线下销售。如此看来,博士眼镜更像是“智能眼镜的配镜服务商”,而非技术开发者,其“含金量”仍备受争议。
从博士眼镜财报中也可以看出,由于目前智能眼镜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博士眼镜当前的营收来源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光学眼镜及验配服务和成镜系列产品。
根据Omdia的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达188万部,预计2025年将同比大增265%至686万部,2028年将进一步增长至2650万部。
“在2025年的AI眼镜市场,Meta的出货量可能将达到550万部,剩下的136万部可能基本上都是中国品牌厂商的出货。”Omdia高级分析师林麟指出。
高管、股东在股价冲高后减持 市场信心受考验
值得关注的是,在股价连续冲高后的2024年11月起,博士眼镜的实控人、高管、股东开启了多次减持。
2024年11月—12月,博士眼镜实控人的一致行动人刘开跃、董事刘之明、董事兼副总经理郑庆秋及何庆柏、员工持股平台江南道已合计减持268.9万股,按当时股价估算套现约1.2亿元。
2025年2月17日,公司实控人ALEXANDER LIU及LOUISA FAN再次宣布计划减持472万股(占总股本2.69%),按50元/股计算约套现2.36亿元。
公司董监高及股东大笔减持后,博士眼镜股价震荡下跌,截至4月16日收盘,该股报39元/股,总市值68.34亿元。
“股价大幅上涨,反映出市场对其未来业务转型的乐观预期。然而,股价冲高后股东的密集减持行为,一方面可能是股东基于自身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资金对市场过度炒作的担忧。”高承飞对记者分析指出,当前智能眼镜板块在二级市场仍处于主题投资阶段,市场投资主要基于未来预期和概念炒作。未来,技术突破(如显示技术、芯片性能、交互体验提升)和应用场景拓展(从消费娱乐到工业、医疗等领域)是推动其从主题投资转向基本面投资的关键。
林麟对记者分析,智能眼镜市场前景十分乐观,但目前尚未普及,难点在于解决重量与续航等问题。
“45克被视为消费者容忍阈值,超重产品将迅速被淘汰,大模型能力,硬件趋同下,AI功能的实用性与黏性成为差异化关键。”林麟在芯原股份可穿戴专题技术研讨会上表示,对AI功能使用频率统计显示,当前仅23%的用户高频使用AI功能,用户体验普遍停留在“高级搜索引擎”阶段。而更多的70%用户仅“尝鲜后放弃”,凸显了AI功能使用率低、缺乏用户黏性的现状。大模型将是AI眼镜的核心竞争点,而不同厂商正探索差异化方向,AI厂商需进一步引导消费者更好将AI眼镜融入工作生活。
事实上,在股东减持的信任危机下,2025年2月7日,博士眼镜也推出可转债的发行预案,拟募资3.75亿元,用于智能眼镜门店建设及升级改造项目、总部运营管理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数字化平台升级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据披露,公司拟投资3.5亿元在全国重点城市扩充225家眼镜门店,拟使用募集资金1.8亿元,同时升级改造公司部分现有门店,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智能眼镜何时能为公司带来较为可观的营收?与此同时,博士眼镜是否有信心在2025年实现业绩反转?针对这些疑惑,记者也就相关问题联系采访博士眼镜证券部方面,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记者留意到,博士眼镜亦在财报中提醒:“尽管博士眼镜已与业内头部智能眼镜厂商星纪魅族、雷鸟创新、XREAL、界环、李未可等品牌开展合作。但公司的智能眼镜镜片验配服务的营业收入规模和占比极小,短期内对公司经营活动不会产生重大影响。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
2025-04-19 02:30:00
2025-04-19 01:26:00
2025-04-18 21:19:00
2025-04-18 17:52:00
2025-04-18 17:12:00
2025-04-18 16:37:00
2025-04-18 11:53:00
2025-04-18 11: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