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杨光辉:束发逐岐黄,廿载薪火情,一位医者的坚守与传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19:08:00    

【来源:健康遵义】

传岐黄薪火 承中医经典

束发之年,志于岐黄。时年十有七,见医能济人于疾苦,遂决志以医为业,期解苍生病痛。后历四载学堂,穷经皓首。研《灵》《素》之奥,探《伤寒》之微,辨草木之性,明针石之理。晨兴夜寐,未尝敢懈怠,盖知医道精微,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也。

始学成,悬壶问世,至今已廿余载。每临诊,必屏息凝神,望闻问切,不敢有半分轻慢。视病患之痛如己痛,审病机之变若烛照。常自诫:医乃仁术,性命所系,当如履薄冰,兢兢业业,方不负患者所托、性命之重。其间幸得名师指引,受益匪浅。曾侍国医吕景山先生左右,观其辨证如老吏断狱,用药似良将布阵,悟“调气活血”之要,知“针药并举”之妙。后又从全国基层名老中医马国开先生,见其于乡野之间,以简方愈沉疴,悟“医在民间”之真,晓“因地制宜”之理。复访诸民间耆宿,或得一验方,或闻一绝技,皆如获至宝,融于己学。盖医道无疆,不囿于门户,唯善是从耳。

今回望来路,初心未改。盖岐黄之术,其本在仁心,其理载古籍,其脉续薪火。吾虽薄技粗通,未尝敢有自矜之色——念先圣穷究天人,著《灵》《素》以启蒙昧;历代贤哲承前启后,订方书以济苍黎。此智光昭昭,历千载而不泯。发皇古义,需悟先圣之旨;融会新知,当明时代之变。二者相济,方得医道之全。

吾本凡医,虽无惊天之能,唯以寸心,承先辈之业,传中医药之薪。虽力微如萤,亦愿添一分光。医道既需溯古以求本真,亦当观今以开新境。故吾常怀敬畏,于古籍中探医理之根,于新知中悟变通之法,不敢谓融会贯通,唯求寸进以裨实用。中医药之火,非一人能续,乃代代相递而成燎原。吾虽如涓滴,亦愿汇入此流,以吾之学、吾之行,助其薪火不灭,光照来者。此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终其一生,不敢或忘。

诗曰:

不为声名逐世尘,唯将仁术济斯民。

岐黄奥理藏坟典,草木深情付诊频。

薪火岂凭单焰续,丹方须赖众心亲。

漫道岐途风雨恶,此生矢志叩医真。

来源|遵义市播州区中医院

一审:高 瑞

二审:王前波、孙秋娥

三审:吴爱军、张 艳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