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市州观察丨绵阳平武:“自然教育+”让青山变金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21:00:00    

胡宇 川观新闻记者 任紫鑫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在位于平武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不少游客带着孩子来到王朗历史陈列馆,了解大熊猫保护的相关知识。

近年来,平武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以“自然教育+”拓展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在自然课堂中发现“秘境平武”,在户外探索中认识“熊猫家园”,已成为众多游客走进平武、了解平武的首要目的。

丛林中的自然教育。胡宇 摄

绿水青山变“课堂”

日前,在平武县老河沟生态国际营地,来自绵阳市区学校的50余名学生,在自然教育导师的带领下走进森林,近距离观察难得一见的高山植物,寻找大熊猫足迹。为期3天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绿水青山的“课堂”中接受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

“很高兴能够走进大熊猫生活的地方,让我学到了课本以外的动植物知识。”学生李彤说。

平武县地处岷山山脉腹地,保有野生大熊猫335只,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自然教育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岷山(平武)自然教育总校的设立,是平武县探索自然教育社会化、经常化的创新举措之一。总校下设5个分校,构建起全域覆盖的自然教育网络。

此外,平武县还组建县级自然教育专家委员会;与复旦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立3个自然教育博士工作站;构建“生态导赏员+自然解说员+自然体验师”三级人才体系,培养本土自然教育人才100余人。

目前,平武县已开发16条自然教育线路以及18个主题课程,提供自然教育服务达1000余场次。

“护山养山”增收益

清明假期最后一天,高村乡五一村村民甘玉波带领几名成都游客在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探寻原始秘境。她一边走一边在讲解图上比画着,介绍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得益于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开展的培训,两年前还分不清野花品种的她,如今已能轻松辨识上百种野生物种。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禁止任何生产经营行为,如何让周边村民也能从生态保护中受益,从而提高他们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及当地政府支持下,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推出生态导赏员机制。经过培训的村民可在农闲时接受访客预约,带领访客探访6条原始沟系,体验森林秘境。

让村民参与自然教育,护生态与谋生路的矛盾逐步化解。两年来,高村乡有130余名村民经过培训当上了生态导赏员,实现总收入近50万元。

在木皮藏族乡关坝村,“自然教育+社区治理”模式让生态保护理念融入村民生活。该村打造“村民即讲师、村庄即课堂”的自然教育生态圈,带动周边社区110户村民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不仅如此,平武还将自然生态体验与民族文化特色有机结合,打造古村落和民宿集群,带动入口社区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行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自然教育访客超35.08万人次,营收达1900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民宿集群等关联产业增收6900万元。

“下一步,平武县将以大熊猫文创开发、民族文化体验和城市‘微度假’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相关业态,促进自然教育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平武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