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刊发述评:春到雄安万象新
2025-04-01 21:29:00
3月21日,在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星玻璃”)自动化制瓶生产线上,一根根玻璃管被机械手精准插入制瓶机,经过塑形、切割、封底、压口、退火等工序,不到40秒,一批容量2毫升的中性硼硅西林瓶便被机械手一一抓取到传输带上。
“看着它们小,可结实着呢,瓶身采用我们自主研发的药用一级耐水5.0中性硼硅玻璃,耐强酸强碱,抗急冷急热,化学稳定性好。”该公司生产部部长张广耀说,这些小小的中性硼硅西林瓶,“云”上造。
中性硼硅玻璃,因化学稳定性能优异,是国际公认的安全可靠的药品包装材料,也是疫苗等药品包装的核心材料。近年来,四星玻璃投资近亿元,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了中性硼硅玻璃的配方设计、窑炉工艺、成型技术等难题,成为国内首家全部采用自有技术规模化生产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药用一级耐水5.0中性硼硅玻璃填补国内空白。
而助力企业将自主技术投入智能化生产的,正是一朵“云”的出现。
在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上百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却鲜见人影,数十台AGV小车(自动引导输送机器人)穿梭运输废料,工业相机以每秒200帧速度扫描药瓶,实时检测缺陷。
“这一切都得益于我们打造的四星玻璃智能制造平台。”四星玻璃IT管理部部长刘哲说,智能制造依靠“智慧大脑”,他们通过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了四星玻璃智能制造平台,实现了在线运行监测、车间智能排产、产品质量优化和仓储智慧管理。
随后,刘哲点开手机上的四星玻璃智能制造平台,厂区内的智能生产场景在这里清晰呈现。当进入四星玻璃产线看板页面,上面显示着4条生产线的总合格率、总成品率、热端合格率、冷端合格率、质量分析等实时数据,物理工厂实时运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孪生”到“云”上数字工厂。
刘哲说,该平台不仅使公司实现了从原材料投放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协同生产,还实现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管理。以往,检验人员发现产品有缺陷,整批产品就全报废了。现在,工业相机通过高速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自动检测出产品缺陷,相关数据传至智能制造平台,技术人员可迅速优化生产工序,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自2022年智能制造平台投用以来,公司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环节的数据实现了互联互通,生产效率提高15%,质量成本降低8%。”刘哲说,目前,公司可年产8万吨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管、80亿支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瓶,产品除了供应国内600余家企业,还销往国外40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在沧州,越来越多像四星玻璃这样的企业,纷纷将平台系统、业务应用、设备产品、制造能力和资源等向云端迁移,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提质、降本、增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上云”企业11123家,数量居全省第二。(河北日报记者 王雅楠)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2025-04-01 21:29:00
2025-04-01 17:13:00
2025-04-01 12:12:00
2025-04-01 11:42:00
2025-04-01 11:02:00
2025-03-31 16:29:00
2025-03-31 15:11:00
2025-03-31 12: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