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世界孤独症日 “来自星星的孩子”,你们不孤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9:33:00    

活动现场 省妇幼保健院供图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

“医生,我1岁的儿子被诊断为孤独症,他是不是长大就好了?”“医生,我孩子刚被确诊为孤独症,是因为我们对她的关爱太少了吗?”

在门诊,医生经常被很多家长问类似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3月28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举办“星童烘焙爱,义卖暖人心”社会融合实践活动,旨在为孤独症儿童搭建社会融合平台,传递儿童早期发展理念,助力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拥抱阳光、融入社会。

尽早干预

“孤独症儿童常被人们称作是‘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好像来自遥远的星球,在夜空中独自闪烁。”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一部主任郭金仙介绍,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3岁以内发病。

“孩子是性格内向,不愿意社交而已。”“孩子得病,是因为父母关爱太少。”“只有儿童才会得孤独症,孩子长大就好了。” ——“这些理解都是孤独症的误区!”郭主任表示,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不良预后。干预越早越好,确诊患儿应立即干预,疑似患儿也应尽早干预。通过早期干预和支持,许多孤独症儿童能够在社交、沟通和生活技能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康复训练

“孤独症患者从儿童期开始就需要接受康复训练。”郭主任强调,康复训练强调个体化治疗,注重多维度干预,不仅关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核心症状,还注重提升他们的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需要利用家庭与社会资源,给孩子营造语言沟通与交流的环境。

部分孤独症儿童容易出现影响自身和他人的各种挑战性问题行为,因此采用相应的行为矫正方法和预防策略,可以从多到少、从少到无地减少问题行为。

如果孤独症儿童存在较严重的情绪不稳、自伤、攻击和破坏性行为,且行为矫正方法无效,或同时患有其他精神障碍时,就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给予关爱

活动中,7岁的轩轩第一次主动向陌生人递出蛋糕并轻声说“谢谢”;5岁的小雅告诉大家蛋糕“好吃”,引得周围人眼眶发热;曾经回避眼神接触的乐乐,也能跟着治疗师一起整理蛋糕券。这些进步背后,是医护人员日复一日的坚守。他们耐心重复指令,把枯燥的干预训练变成游戏,叩响孩子们封闭的世界。就如郭主任所说:“我们像在夜空中种花,今天看到了光。”

孤独症孩子更需要一个温暖、稳定、和睦的家庭环境。在家中,家长要尽早学习康复教育方法,并采用相应的训练手段,以帮助减少孩子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行为。同时,帮助孩子合理表达情感,建立积极沟通的渠道,帮助孩子建立主动沟通的自信,培养孩子积极社交的技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小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