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节卡机器人商用负责人:以标准化场景为切入口,推动工业机器人开拓新消费市场应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7:29: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立洋 上海报道

近期,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商业前景话题成为市场争论的焦点。在技术层面,行为决策与位姿调整、长时间续航等都是当前人形机器人产品普及推广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与此同时,过去与C端结合相对较少的工业机器人,正在借助各类线下消费场景,开始广泛进入消费者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在近日于上海举办的2025 HOTELEX上海酒店餐饮展上,从无人面馆、新中式茶饮,到地方小吃,商用机器人已经能够按照标准化流程,便捷高效地完成餐饮产品的现场制作,并应用于各类实际餐饮消费场所中。

对此,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就机器人在C端消费场景中的应用前景等问题,与节卡机器人商用事业部产品副总监檀志理进行了进一步交流。他表示,消费者心理、单品成本、运营成本是餐饮企业考虑购买机器人的主要因素。随着新消费升级与健康理念的普及,智能化、绿色化、科技消费正成为餐饮行业的核心趋势。

以标准化场景为切入口

南方财经全媒体(以下简称南财):从产品定位来看,本次节卡展示的餐饮机器人主要面向哪一类消费场景下的生产和服务(例如产品种类、价位段等)?该部分场景有多大的商业拓展空间?

檀志理:本次展出的餐饮机器人主要聚焦在高流量、高频次的消费场景,像连锁餐饮店和便利店、商业圈、机场和高铁站等高人流量区域,品类涵盖饮品制作(咖啡、茶饮)、快餐加工(无人面馆、智能小吃机)、冰淇淋制作等标准化服务场景,这些场景对出餐速度、空间利用率和人力成本敏感。

从商业潜力来看,消费者心理、单品成本、运营成本是餐饮企业考虑购买机器人的主要因素。随着新消费升级与健康理念的普及,智能化、绿色化、科技消费正成为餐饮行业的核心趋势。消费者对高效服务、食品安全、无接触体验的需求开始凸显,外加劳动力与运营成本上升,一些餐企开始向自动化转型,去做智慧餐饮。

就目前的产品形态来看,以节卡的餐饮机器人为例,其一般占地在2-4㎡左右,经营起来更加灵活、坪效高。通过“机器人+AI物联网”的方式,可以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节省人力和后期运营成本。例如无人面吧,可以制作牛肉、海鲜汤面、拌面等几十种面类,以及70多种卤料,价格在六元到十几元不等。如果连续运作,每碗面平均只需 48 秒就能出餐。此外,其他如咖啡、茶饮机器人,一杯拉花咖啡需要100秒,果茶则是90秒出餐。

同时,消费者也愿意为这种科技体验买单,并主动在社交媒体分享形成破圈传播。目前,在食品快消行业,已有包括康师傅等企业导入节卡机器人,投入到主题体验馆等场景。新消费场景中,我们机器人产品也出口到亚洲如日韩,东南亚如印尼、泰国,欧洲如德国,北美洲如美国、加拿大,澳洲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调酒、咖啡制作等场景居多。

南财:就目前的产品形态来看,落地及维护一台餐饮机器人的成本大致在怎样的区间?该数据是否有机会进一步优化,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檀志理:当前设备的落地成本,会根据功能复杂度和规模有所不同。例如,轻量级设备(如咖啡机器人)的成本相对可控,而功能集成度更高的设备(如全自动煮面机),则需要更高的技术投入。维护成本则主要集中在耗材更换、原料消耗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关于成本优化,关键在于三点:一是规模化应用,量产效应将显著降低硬件与组装成本;二是技术迭代,例如通过模块化设计减少零部件冗余,或采用低功耗方案降低长期运营开支;三是生态协同,与上下游合作优化耗材供应链路,同时借助智能化运维系统减少人工干预的需求。

南财:未来相关产品如果要进一步更新迭代,可以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从研发和市场推广角度看,预计将经历怎样的发展周期?

檀志理:迭代方面,未来我们想将视觉等交互感知等技术和产品融合,提升用户消费时的互动体验,同时实现场景扩展,拓展机器人在餐饮、无人配送、教育、医疗健康等多板块的新消费场景。

目前我们已经推出移动机器人,同时也即将推出智能视觉感知机器人,预计先完成技术验证阶段,再投入真实场景,实现由点到面的多场景适配。整体市场推广还是会聚焦在领域内的头部客户上形成标杆效应,也会通过代理商去覆盖下沉市场,构建全渠道服务网络。

市场需求与技术积累双重驱动商业场景拓展

南财:节卡此前主要聚焦于工业机器人领域,是出于怎样的契机,涉足面向商业消费场景的机器人制造?相较于工业机器人,这些面向商业消费场景的机器人在技术应用、供应链、售后维护等方面,有哪些可以复用和需要额外投入的部分?

檀志理:涉足商业消费场景虽然与节卡长期以来聚焦工业领域的一面形成些许反差,但这是源于市场需求与技术积累的双重驱动,核心在于将工业领域的高精度、柔性化技术与商业场景的轻量化、人机交互需求相结合。我们早些年就开始了在新兴场景的布局,主要是新零售、新消费和教育等场景。举一个典型案例,2024年,节卡仅凭咖啡机器人应用就拿下单一客户的千台级大单。

在技术复用方面,模块化设计、高精度运动控制以及人机安全防护等技术,可以迁移至面向商业场景的机器人应用,但像餐饮等场景,人流多、作业空间更狭窄,所以需要更新外观设计、缩小体型,让它有科技感,更时尚、新潮和小巧。

供应链与售后维护上,我们面向消费场景的机器人,也同时应用在一些小负载需求的工业场景中,所以生产体系是可以复用的,但需针对商业场景的灵活性、合规性进行额外投入,比如要符合卫生标准等。

南财:在相关产品市场推广销售方面,目前节卡采用怎样的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檀志理:节卡采用直销、经销和贸易这三种模式,以大客户战略进入头部企业的供应体系形成标杆效应,同时通过合作伙伴渠道拓宽场景、渗入更多下沉市场。

在实际过程中,会面临比如店员等非专业人士对机器人的畏难情绪、食品安全行业规范等问题。相对应的,我们开发了视频教程,机器人也是可以图形化编程的,店员按照需要选择任务模块就可以完成操作。在食品安全方面,配合客户提供合规认证,像我们和熙香科技的智能小吃机,就拿到了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认证。

南财:除了餐饮类机器人,目前公司是否有计划研发其他面向商业消费或与C端消费相关的产品?对其他领域是如何进行规划的?

檀志理:C端场景里,除了餐饮业外,文娱行业中,我们也有电商拍照机器人、摄影机器人等客户。同时,在大健康板块也有应用落地,例如中医理疗按摩机器人。后面计划针对园区楼宇、社区等场景探索无人配送应用,针对车站机场、超市、酒店等高流量场景推出无人售卖机器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