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外媒观察 | 美释放“中美贸易谈判”假消息只能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8:32:00    

中国网4月27日讯 (记者 李智)自美国单方面滥施关税点燃贸易战以来,中美两国之间能否进行互动成为国际关注焦点。近来,美国在对中国加征关税一事上反复横跳,释放所谓“正在与中国进行谈判”的混乱消息。外媒认为,这不仅不能解决美国自身问题,还会导致美国全球地位的下跌,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研究员宋文笛向《联合早报》分析,美方欲一箭双雕,意在营造取得协商进展的印象,以维持美国总统在其国内“无所不能的形象”。这不仅有利于他在美国国内政治上得分,而且在与中国以外的国家接触和谈判时,还可以有更多讨价还价的筹码。然而,事实发展往往与其计划相反。

近日,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均明确表示,并没有就关税问题与美国进行磋商或谈判,并重申中方态度“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24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目前中美之间未进行任何经贸谈判。任何关于中美经贸谈判进展的说法都是捕风捉影,没有事实依据。同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郭嘉昆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所谓“中美之间正在谈判,甚至将会达成协议”的传闻表示,“这些都是假消息”。

在中方坚决否认中美经贸谈判相关传闻,并表明自身态度的同时,国际舆论场上关于美国新关税政策的讨论热度也从未平息。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25日,城堡投资创始人肯·格里芬(Ken Griffin)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一场活动上,批评美国现任政府的贸易政策。格里芬认为,关税不会像美方设想的那样把制造业就业岗位带回美国,美国应当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逆势而行。

格里芬指出,从整体上看,美国比中国从全球化中获益更多,而贸易战破坏了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他此前就批评贸易战已经变得荒诞不经,警告关税政策正在损害美国的全球形象。

《大西洋月刊》也在其一篇文章中指出,贸易战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中国是一个拥有超过十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而美国人口仅是其三分之一。这就意味着,为了能具有中国的消费潜力,来自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美国盟友市场必须参与到这场贸易对抗之中。 然而,只有当美国奉行一贯的、可以理解的贸易政策时,这种“友好关系”才有可能存在。

文章还详细分析指出,需要弄清楚国与国之间有哪些商品相互依赖。例如,美国99%的儿童汽车座椅、96%的玩具95%的厨房用具、93%的儿童填色书、88%的微波炉等都是从中国进口。如果中国停止供应这些产品,美国根本无法找到可以在同等规模和同等质量上替代中国的制造商。结果可能是,这些商品要么消失,要么其价格大幅上涨,相关行业也会受到影响。目前,有40万至60万美国人受雇于儿童用品、玩具等领域。暂停对华销售还会让美国农民遭受重大损失,美国政府将不得不赔偿这些损失,以防止不满情绪的激增。

虽然中国此前也从美国购买高粱、大豆、牛肉等,但现在中国可以从巴西、日本和欧盟等其他国家购买这些商品。事实上,贸易战或将破坏全球性联盟组织,改变国际供应链,最终损害全球经济。

除美国本地媒体、智库、企业家以外,其他国家也有明确表态。瑞士外交部部长伊尼亚齐奥·卡西斯在北京进行工作访问期间表示,瑞士认为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多极化世界的支持者。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上周四,伊尼亚齐奥·卡西斯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瑞士和中国遇到的关税难题,也是所有其他国家都面临的,我们应该建立起一种联盟。

俄罗斯科学院联邦科研社调中心高级专家鲍里斯·古谢列托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显而易见,瑞士此时希望在这些问题上与中国进行协作,并寻求中国的支持。古谢列托夫说:“中国没有屈服于外来压力,做出了同等的回应,并开始与欧盟、东盟国家、与其他地区伙伴进行会谈,寻求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这提高了中国的声望。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的立场是经过深思熟虑且明智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