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绥芬河 交通网络迭代升级 对外合作架起金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5:39:00    

铁路口岸集装箱换装作业。

机场通航。

滨绥铁路改造施工现场。

春日绥芬河。

□文/摄 田晓慧 本报记者 杜怀宇

边城春意浓。近日,一列编组21节42标准箱的3605次入境宽轨货物列车缓缓驶入绥芬河铁路口岸。至此,绥芬河铁路口岸今年出入境中欧班列已达120列11168标箱。此次通过的21节中欧班列集装箱板材,在绥芬河口岸机械化换装场换装后将发往成都,为我国西南腹地输送建设动能。

如今的绥芬河,“上天入地”“出海达洋”的大通道,延展着边城的开放图景。近年来,绥芬河紧扣“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公路提速、铁路扩能、航空突破”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从传统边境口岸向综合交通枢纽华丽转身,不断刷新全市外贸的活跃度、交通的便捷度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重塑开放新格局。这座百年口岸,从曾经偏居一隅的“神经末梢”成为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龙江出海口,在东北振兴的版图上勾勒出开放发展的新坐标。

畅通陆海空通道 织密口岸运输网

在绥芬河铁路口岸集装箱货场,高耸的龙门吊挥舞手臂吊抓着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进行换装作业,铁轨编织起对外经贸的“钢铁纽带”。

绥芬河铁路口岸是集准轨(1435毫米)、宽轨(1520毫米)于一体的陆路口岸,其南北站场占地142万平方米,配备12条国际客运查验通道,年货物吞吐量超1000万吨。截至目前,口岸过货267.5万吨,同比增长5%。

绥芬河公路口岸历经37年发展,从临时过货运输口岸发展为占地39.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口岸,形成“国门观光、客检、货检”三大功能区,可实现年通关汽车55万辆次、货物550万吨。2024年公路进出口货物134.89万吨,同比增长44.1%,其中出口汽车配件、机电产品等增值货物占比达64%,“重进重出”运输模式日趋成熟。

绥芬河市蓝洋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颖冬在绥芬河从事果蔬出口30余年,切身感受到口岸的变化,她说:“公路口岸的预约申报、绿色通道等一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使通关效率提高了,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我们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了便利通关‘红利’。”

3月30日,随着一架波音737-800客机平稳降落,绥芬河机场正式通航,首航“北京—大连—绥芬河”航线上座率达70%,配套开通的牡丹江、东宁直通巴士,构建起3小时航空服务圈。

“机场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打开了产业升级的新空间,未来我们争取开通更多航线,织密空中运输网,全面提升机场的辐射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经贸合作和跨境电商发展,助力绥芬河扩大对外开放。”绥芬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佟伟刚一番话,勾勒出绥芬河口岸的“空中丝路”。

智慧监管新模式 口岸通关再提速

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口岸城市和沿边自贸片区,绥芬河积极承担先行先试和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与国家交通部门建立“口岸+部委”直通车式沟通模式,在通关口岸设置电子眼,率先试点国际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应用,将系统功能从日报、月报和下发货车国际运输许可证两项扩充至信息上报和数据统计等12项,并创新“PC端+手机微信小程序”管理模式,辅助国家交通部门实时监测对外贸易活动,提高响应速度,进行高效决策。

“以前办证要跑省城,现在手机上就能搞定了!”跨境物流企业负责人王先生给记者展示着手机上的微信小程序。在“PC端+手机微信小程序”通关模式下,司机通过电子运单预申报生成二维码,每单查验登记时间从3分钟降低至1.5分钟,综合通关效率提升100%。异地车辆线上备案将审批备案时间由30天~60天压缩至15天,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帮助外省企业节省时间成本超50%。

危化品运输“一证双线”新模式的应用,车辆可根据排队情况选择路线,降低了车辆滞留的风险,多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同时进境时,可进行分流换装,节省企业3至5小时排队时间和25%的成本,有效提升口岸国际危险品道路运输效能,激发贸易企业运营动力,极大降低了安全风险,筑牢国门安全防线。

构建现代物流 提升运输质效

随着天气转暖,滨绥铁路绥芬河至国境线改造工程进入建设季,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争分夺秒,抢抓工程进度,路基挖方、桥墩混凝土浇筑、涵洞及隧道施工同步推进,预计年底完工。改造后的路段,解决了既有线路坡度大、曲径小的问题,列车运行时速预计由现在的55公里提升至120公里,线路通行能力提升一倍以上,有效破解了运力瓶颈,进一步满足了中欧班列开行需求。

在公路口岸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推土机轮番作业,施工人员捆扎钢筋、制作模板各司其职。作为今年绥芬河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建成后将在通关效率、货物品类、旅客数量、便利化程度等方面实现提升,让口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安全高效便捷流动,对加快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和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十四五”收官节点,绥芬河正加速从“过境通道”向“战略枢纽”转型;“开放互通,区域融合,综合立体,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空港物流、大宗物流、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集散物流“六大物流体系”与边境仓、共享仓、专业仓、海外仓“四仓联动”格局逐步搭建;公路口岸启动跨境桥梁建设,推动跨境车辆“对等运输”常态化运行持续推进;“TIR+跨境电商”新模式让“中国制造”更快出发。

绥芬河,从蒸汽机车轰鸣到银鹰展翅翱翔,从人工查验到智慧通关,铁路扩能、公路升级、航空拓展,迭代升级的交通网络,架起东北亚合作的金桥,成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与产业合作平台,展现着我省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窗口城市的担当作为。正如当地企业家所言:“如今的绥芬河,既是对外贸易的窗口,更是拥抱世界的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