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徐州全链条推动“好房子”建设助力稳楼市 加大优质供给,实现“住有优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4 07:33:00    

徐州市最近发布经济“半年报”,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6.2%,实现稳增长。经济稳中向好背后,“稳楼市”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徐州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量同比保持“双增长”,总成交面积位居全省第三。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371.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83%,两项数据均位居全省第二。

记者调查发现,“卖旧换新”和青年人才购房补贴等政策,有效激发了购房需求。“要创造新需求,关键是要大力提供优质供给。”徐州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徐州以“好房子”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进一步打造幸福宜居生活。

22个“好房子”项目同步推进

今年5月20日,住建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明确提出大力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去年7月,省住建厅印发《江苏省改善型住宅评价细则》,明确了“好房子”具体标准——住宅层高不小于3.1米、采用人车合理分流、与城市快速路的距离控制在100米以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徐州新盛、产城、交控等多家市属、区属国企联合绿城、万科、美的等品牌房企,按照该细则同步推进22个高标准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80万平方米,全部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

预计9月开盘的昆仑樾项目,由徐州产城集团联合绿城管理代建,是徐州市首批“江苏省改善型住宅”试点。8月上旬,记者探盘时,3000平方米的展示区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和景观施工,其余几栋楼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每户南侧设置挑高约6米的空中露台,户均赠送面积10—12平方米,得房率提高6个百分点。”该项目现场负责人刘彬说。

细化举措直面百姓住房痛点

按照“改善型住宅”的标准,“好房子”对于百姓来说,不仅可以从“长高”的层高等细节中看到直观变化,在一些“隐性”环节也将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变。比如邻里之间的噪声问题,交房后很难整改,直接影响居住体验。如今,相关强制性要求明确:卧室、起居室与厨房、卫生间隔墙不设可能传声的管道、设备等;如无法避免,采取隔声包覆等措施,同时增加同层排水、浮筑地板、静音管道系统。

结合省级有关细则要求,徐州市目前正制定“改善型住宅设计和建造指引”,围绕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百姓重点关注的方面、购房者直观体验感受、增量投资的性价比、技术的难易程度、业主自行升级改造的难易等因素,对细则进一步细化。

“房屋尽可能满足需求,这样百姓在装修时只做加法,尽量不做砸墙之类的减法。”徐州市住建局绿色建筑与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徐州正推广精致的毛坯房,让开发商在设计阶段就按装修标准进行深度设计,虽然交付时可按毛坯房交付,但应提供可供业主参考的装修方案。

从窗户的透光到烟道的外置,从地漏处理到保温技术,徐州加强对房屋品质的把控,尽可能让百姓受益。比如徐州提出户型空间灵活可变是现实需求,鼓励无内隔墙大空间柔性设计,推荐便于拆装的轻质装配式隔墙,毛坯交付时预留隔墙定位线等。

既看“硬实力”也重“软服务”

“好房子”不仅需要相关硬件的完善,更要有服务和环境等软件支撑。由徐州交控集团打造的汉风青年路小学分校北地块项目,将参照相关标准,打造立体生态社区。徐州交控开发公司总经理吕梁表示,项目规划有会客、儿童主题架空层,健身、私宴、棋牌及阅读办公会所,还有多维度中心、组团景观和活动空间等,将提升社区整体居住品质。

从徐州不少新交付的小区来看,“软实力”正成为楼盘的重要竞争力。新城区的万科翠湾中城,虽不属于“改善型住宅”序列,但其在社区治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上的做法,被主管部门列为“好社区”观摩点。记者看到,这里的“社群之家”引入区图书馆分馆,实现通借通还,业主自发组织读书、亲子、运动社群,为改善型住宅提供了“软服务”样板。

倡导优质供给,推动徐州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稳步改善。记者了解到,上半年,徐州新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12.5个月,比全省均值短1.5个月,处于6—18个月的合理区间。目前,徐州已建立“好房子”全过程管控机制,比如施工图审查增加“改善型住宅”专篇、预售许可前需通过第三方性能抽检、交付后的业主满意度测评结果与房企信用评价挂钩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成岗 王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