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专栏丨“美国效应”冲击澳加选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21:54:00    

新华社悉尼5月6日电 题:“美国效应”冲击澳加选举

新华社记者齐紫剑 章建华 梁有昶

澳大利亚联邦选举日前落幕。这是继加拿大之后,又一主要西方国家举行大选。这两场西方主要国家的选举,不约而同地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极具反讽意味的“逆向”冲击——理念与美国现行政策相似的政党,都最终败选,而誓言与特朗普政府抗争到底的政党参选人都彻底扭转颓势,成功上位。

澳、加两国大选呈现诸多相似之处。澳大利亚反对党联盟党领袖达顿和加拿大保守党领袖普瓦列夫尔均持保守立场,前者被不少澳大利亚人视为“澳版特朗普”,后者曾提出削减加拿大国家公共广播机构资金和对外援助等主张。两人的政党都在竞选初期一度领先或占据优势,而在美国宣布将对多数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政策后,他们的政党最终都输掉了大选,两人也失去了议会席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澳大利亚大选时指出,这似乎是在效仿加拿大——共同抵制右翼政治力量。澳大利亚前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说,达顿的竞选策略“非常特朗普化”,而美国的现行政策如同挥之不去的“背景音乐”,极大地影响了选民对联盟党的看法。甚至有联盟党资深议员坦言,美国政策“彻底击败了联盟党”。

“美国因素”之所以持续为“与美方政策相似者”注入负能量,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以邻为壑的关税政策引发澳大利亚选民强烈不满,大多数人对这种“相似性”持明确的拒绝态度。

举例而言,达顿曾表示如果当选,将削减公共部门岗位,据估计超过4万个,这让选民联想到美国政府效率部大幅削减联邦机构、裁撤政府雇员的行动。联盟党甚至任命贾辛塔·南皮金帕·普赖斯负责政府效率审查事务。她戴着印有“让美国再次伟大”字样帽子的照片,成为选举中的一个话题。如果说“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配套措施”就是加征关税、损害贸易伙伴利益,澳大利亚选民不买账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今年4月,“决定”民调机构为澳大利亚《时代报》进行的民调显示,60%的澳大利亚人认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澳大利亚不利,这一比例在去年11月仅为40%。同一份民调还显示,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亚人表示,由于特朗普的胜选,他们更不愿投票给达顿。

澳工党成员在胜选后表示,即使选前最乐观的估计也没料到工党会取得如此大胜。事实上,选前工党优势并非十分明显,有人甚至仍预期“达顿奇迹”。然而,此次澳大利亚选举并未出现“沉默选民”的“逆袭”或者“黑天鹅”事件,原因在于反全球化在澳大利亚缺少市场。澳大利亚是贸易大国,开放型世界经济让民众受益,“自我孤立”难获认同。《纽约时报》评论说:“当澳大利亚人走向投票站,一个超级大国的影子浮现。它利用贸易壁垒进行政治胁迫,危及澳大利亚依赖出口的经济。”英国广播公司认为,全球政治在澳此次竞选活动中“变得更加重要”。

美国新一届政府宣誓就职时,不少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保守思潮似乎风头正劲。澳《时代报》说,中左翼政府当时处境艰难,不断“寻求存在感”。然而,在美国新政府执政百日之际,全球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多重市场动荡、贸易前景趋弱到增长预期下降,美国保护主义带来的损害和不确定性引发不少西方国家民意转变,“政策相似者”黯然失色,中左翼政党和开放型经济的主张则被重新注入活力。

澳、加选举已经落幕,然而,美国与一些西方国家之间关于保护主义与全球化的争执与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