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好吃的枇杷都来了,在潮咖小满品鉴会,做个“涨知识”的吃货
2025-05-21 19:0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段罗君
“我喜欢吃第一个品尝的枇杷——迎霜。”
“G20名字好特别,我觉得这个枇杷最好吃。”
钱报读者现场品鉴省农科院G20新品枇杷 记者 施雯 摄
枇杷是浙江的特色水果。5月21日小满节气,“钱报朋友圈”邀请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枇杷研究室主任徐红霞,为大家解码江南鲜果枇杷的美味密码。
现场,还邀请读者品鉴了省农科院选育的五款新品枇杷,大家直呼好吃过瘾。
为了你的“白枇杷自由”
专家们拼了
浙江省枇杷的面积、产量、产值仅次于四川与福建,位居全国第三位。
深受市民朋友喜爱的白肉枇杷,浙江栽培面积约占60%,主要品种为宁海白、软条白沙、硬条白沙等。
白肉枇杷虽然好吃,却不如红肉枇杷好种。
徐红霞说:“相对黄肉品种,白肉品种花期早1个月以上,盛花期通常在11月中下旬,在1月最冷时节以较大幼果形态存在,如果此时遭遇-3℃以下低温,枇杷基本会被冻死。比如2016年1月、2021年1月、2023年1月,浙江的一些产区就出现过几乎绝收的情况。”
历经严冬,又迎酷暑,5月浙江正值枇杷成熟季,连续强降雨造成的裂果,有产区也因此出现过几乎绝收的情况。
钱报为读者准备的白沙枇杷甜品 记者 施雯 摄
为了让大家实现“白枇杷自由”,浙江省农科院枇杷育种团队的专家们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科研攻关历程。
2008年,浙江发生严重冰冻天气,枇杷冻害严重。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对宁海、临平、余杭一带枇杷冻害情况开展调查,发现夹脚、解放钟等品种花期较晚,仍有部分花蕾存活。
此后,科研人员以白肉品种宁海白、软条白沙为母本,夹脚、解放钟等作为抗性父本,进行杂交育种科研攻关,目前配置了40多个杂交组合,培育杂交群体5000余株,数量居全国首位。
通过杂交选育,省农科院创制了可抗-9℃低温的大果优质白肉枇杷新种质,将白肉枇杷的抗寒性从-6℃提升到-9℃,取得了白肉枇杷抗寒育种从0到1的突破。
省农科院的枇杷太好吃 记者 施雯 摄
比如,团队杂交育成的枇杷新品种——漫山虹,就在去年和今年举办的长三角地区精品枇杷推介会中脱颖而出,荣获“长三角十佳精品枇杷”,新品种迎霜、冰蜜也斩获了金奖。
省农科院团队育成的迎霜、迎雪、冰泰、冰蜜等白肉枇杷新品种,已成为浙江及我国枇杷产区品种结构调整的首选品种,全国推广面积超过1万亩。
不仅有品尝新品枇杷的快乐
还能和专家面对面交流
潮咖·钱报朋友圈枇杷分享会的现场,热热闹闹,一群漂亮时髦的阿姨都是“钱报朋友圈”老朋友“@我是咩咩咩”的小姐妹,因为被@我是咩咩咩之前分享的“钱报朋友圈”线下读者见面会的“甜蜜”所吸引,在得知枇杷分享会的消息后,大家都第一时间报了名。
宋女士说:“上周,@我是咩咩咩参加完‘钱报朋友圈’的第一场线下读者见面会,在朋友圈里分享了好多精彩瞬间,满屏都是她的快乐,把我们这些小姐妹羡慕坏了。”
省农科院徐红霞老师的现场分享 记者 施雯 摄
“口感绵软,水分足,甜度适中,而且经过农科院专家改良,枇杷的皮很好剥,这个真的太贴心啦。”在宋女士看来,能够品尝到新品枇杷本身就是一次新奇有趣的体验,而更让她向往的是,在这样的活动中,还能结识更多志同道合、充满趣味的朋友。
读者张先生今天特意从黄山赶回杭州参加这场枇杷分享会。
他笑着调侃道:“自从枇杷上市后,我的指甲就没一天是干净的。”作为一名资深“吃货”,他自然不会错过这么难得的机会。“除了品尝新品枇杷,我更想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与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专家跟读者分享试验田新品枇杷宁冠1号 记者 施雯 摄
张先生不仅喜欢品尝美食,还热衷于研究美食背后的文化,尤其在得知省农科院的专家培育出了既好种又口感接近软条白沙的新品种后,便特别期待探寻新品种背后的培育故事、种植技术以及其独特口感的奥秘。
品尝结束后,张先生购买了一篮白玉枇杷和一篮软条白沙枇杷,“这场枇杷分享会,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美食品鉴活动,它搭建起了一个连接读者、美食爱好者与专业人士的桥梁。”他很期待,有机会能多参加“钱报朋友圈”的线下读者分享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05-21 19:02:00
2025-05-07 16:07:00
2025-05-03 11:15:00
2025-05-02 13:25:00
2025-04-30 15:20:00
2025-04-30 07:12:00
2025-04-29 09:19:00
2025-04-27 21: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