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移动帮扶 点亮乡村振兴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0:59:00    

汤原高标准农田平台。

桦南林业局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中国移动建设的墒情、气象、虫情监控等设施。

□文/宋学龙 本报记者 孙铭阳 摄/王晓东

在我省佳木斯市的桦南县与汤原县,一场乡村振兴的变革正悄然发生。自2002年起,中国移动踏上定点帮扶之路,23年矢志不渝,累计投入3亿元帮扶资金。从桦南林业局紫苏深加工数字工厂的高效运作,到汤原县数字农业体验中心的科技赋能;从推动两地多元产业发展,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中国移动以数智力量为笔,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书写着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精彩故事。

科技赋能智造升级

走进桦南林业局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的精炼和压榨车间,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坐在中控室的监控大屏前。偌大的车间内,一台自动巡检机器人就能完成所有的巡检工作。

“在此之前,我们这个车间大概需要20名工人,现在只需要一人值守就可以了。”生产部部长张文鑫说,这得益于中国移动为我们建设的桦南县紫苏深加工数字工厂项目,涵盖从种植到加工、包装全过程。在引入该项目前,我们的产品一次成型率大约在80%,上了数字化之后,提升至99.2%,提高了成品率和油的质量,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世界紫苏看中国,中国紫苏看桦南。近年来,桦南森工林业局始终坚持以“产业富企”为导向,不断壮大紫苏经济产业。中国移动也积极为紫苏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佳木斯移动副总经理王建军说,中国移动选取了2栋55米长、8米宽的棚室作为智慧紫苏种植示范基地进行建设,通过智慧监测设备实现紫苏种植新成果,闯出一条“小紫苏—大产业—大经济”的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智慧大棚内的设备采用了太阳能供电方式,可为农户提供24小时温湿度监测和实时高低温告警服务,让棚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0~25摄氏度左右,避免因温湿度异常给农户造成损失。

负责大棚管理的一位村民说,现在他使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查看棚内情况,高低温报警也会实时推送至手机。看到提醒后,他就可以及时开启喷淋系统,优化棚内环境,保证紫苏茁壮生长。

“智慧大棚种植项目是中国移动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推广应用,通过大棚生长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病虫害系统、数字农业云平台等,将紫苏大棚产业园建成数字化管理智慧园区,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奠定基础。”王建军说。

技术蝶变 数领新潮

走进汤原县数字农业体验中心,一块数字大屏映入眼帘。汤原县汤旺朝鲜族乡党委书记权一介绍,这是中国移动为我们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平台,中心配备先进的墒情、气象、虫情、监控等设施,利用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在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各项监测数据,24小时实时监控水稻生长过程。

恰逢春播时节,一位正在水田里查看种植情况的农户说:“我们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地块管理、优选种子、土壤监测、生长过程环境与病虫害监控等数据,根据平台分析的这些数据,可以在产前、产中、产后及时调整灌溉、施肥、农药喷洒,实现大米的智慧种植。平台还给我们提供了专家远程指导功能,为大米种植生产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汤原县单个农户管理的农田面积提升了10倍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了20%,化肥施用量减少了10%,这不仅有效提升了水稻的生产效率,还促进了当地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高产、高效的新图景。”权一说。

从田间种子到餐桌大米,如何确保大米质量安全可追溯?权一介绍,基于移动云技术及中移链CMBaaS能力,我们打造了稻香汤原溯源平台,该平台融合AI等技术,通过统一SaaS服务方式,将大米从播种、施肥、收割直至摆上餐桌的一系列过程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这确保了所有数据具备不可篡改与长期可追溯的特质,为每一批大米构筑起一条从“从种子到筷子”的透明信任链。

产业帮扶 富梦领航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中国移动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始终将产业振兴作为关键发力点,从单纯“输血”逐步迈向增强“造血”功能,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在汤原县,中国移动积极参与多个产业项目建设。捐资990万元打造美丽汤原智慧旅游项目,在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完善手机APP旅游服务推介,实现重要区域WIFI热点覆盖与视频监控;同时,修建汤旺乡金星村农机乐园、民俗文化体验中心等乡村旅游设施。这些举措成效显著,每年拉动汤原县旅游新增10万人次,惠及3万余人,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捐资795万元援建的汤原县香兰镇生活垃圾处理厂,更是解决了当地农村的一大难题。该厂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20吨,让43个行政村、6.6万农村人口的日常垃圾处理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极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中国移动还捐资500万元支持汤原县力佳大豆加工产业项目,建设大豆生产车间、成品库房及2条自动化生产线,助力汤原构建大豆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产业布局。如今,佳木斯汤原力佳豆业科技有限公司已荣获中国豆制品行业品牌企业50强,2025年产能达2万吨,产值达2亿元,成为汤原县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桦南县,中国移动同样积极融入当地产业发展中。投资120万元援建孟家岗镇功兴村鲜食玉米加工项目,以集约化种植、现代化管理和产业化运营为抓手,延长产业链提升鲜食玉米附加值,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特色品牌,带动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小车间发挥出大效益。

累计捐资500万元建设桦南镇“湖羊养殖”产业项目,引入智慧养羊管理系统,实现养殖智能化、数据化。湖羊存栏量从最初的200头发展到如今的2000头,带动桦南县湖羊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当地规模以上湖羊养殖场已有5家,存栏湖羊5万只,产值超亿元,湖羊养殖产业成为桦南县强农富农的新引擎。

除了推动产业项目建设,中国移动还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线上对接中国社会扶贫网、卓望福利赞等20多个平台,线下与中国移动40余家单位及50余家合作企业达成合作,帮助销售农产品达6亿元。

2023年,中国移动在佳木斯文体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特色产品神州行消费节活动,吸引43家中央企业、128个脱贫县帮扶产品供应商代表参会参展。活动推介特色农产品1000多种,现场签约采购额超1亿元,不仅展示了中国移动的平台实力,更彰显了央企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为佳木斯特色农产品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贡献了重要力量。

未来,中国移动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绘就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以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决心奋力续写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