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歌法韵润山乡 法治护航新紫阳
2025-07-07 09:35:00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紫阳县立足“民歌之乡、富硒茶乡”的独特禀赋,将法治建设融入县域发展大局和群众生活日常,探索出一条具有紫阳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新路径,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立足地域特色,构建“三位一体”普法新格局
民歌普法唱响法治强音。深挖紫阳民歌国家级非遗资源,创新打造“民歌普法”品牌。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安银等紫阳民歌艺术家创作《爱岗敬业四大员》《警民共建创平安》《紫阳普法歌》等法治文艺作品10余件,将晦涩法条转化为朗朗上口的乡音俚语。依托“戏曲民歌进乡村”“群众大舞台”“乡村大喇叭”等载体,年均开展“法治民歌大家唱”“送法进村唱茶歌”活动30余场次,覆盖群众10余万人次,让法治精神随悠扬民歌飞入寻常百姓家。
茶乡普法护航产业发展。聚焦富硒茶支柱产业,实施“法润茶乡”专项工程。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紫阳县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司法行政系统为全县烤烟产业提供法治服务的八条措施》《紫阳县司法行政系统深化服务保障“三个年”活动若干措施》《关于公开征集全县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问题线索的公告》等文件,全力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数字普法拓展覆盖维度。打造“指尖学法”平台矩阵,率先推行“AI”数字人普法新模式,开设《茶乡普法小课堂》《以案释法》等普法栏目,推送以案释法、法律解读、普法动态等法治信息1万余条,源源不断为辖区群众送上“法治精神食粮”;构建“报、屏、网、微、端”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新链条,不断将“纸上的法”转化为“行动中的法”,实现普法宣传从“静态”向“动态”的迭代升级,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效果。搭建“法律明白人”在线学习微信群,实现培训、管理、服务一体化,全县1965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
聚焦治理需求,打造“三治融合”实践新样板
“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提质增效。 严把选任、培训、使用、管理关,构建“村(社区)推荐+司法所审核+县级备案”机制。聚焦基层高频法律需求,编制《法律明白人履职手册》,开展订单式、情景式培训180余场次。累计为全县优秀“法律明白”征订《法治日报》等行业报刊30份,激发履职动力。五年来,“法律明白人”参与调处矛盾纠纷4000余件,引导法律服务2.5万件次,成为基层依法治理的“生力军”。
“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高标准建成集法治教育、文化展示、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县级法治文化长廊。建成县级法治宣传教育中心,镇级法律服务工作站全覆盖。结合和美乡村建设,累计建成焕古、蒿坪、东木等法治文化园7处,法治文化墙和法治文化长廊15处,法治文化宣传栏65处。依托焕古古镇、擂鼓台等景区,嵌入法治文化内容,打造“法治+旅游”融合示范点,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熏陶。
“普法+调解”深度融合。推行“调解一案、普法一片”工作法,将每一次调解过程转化为精准普法课堂。选聘17名“普法宣传员”,在化解山林土地、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矛盾时,同步释法析理,明晰权利义务。在“三力联调”机制上融入“调解六步法”,将普法贯穿受理、调查、协商、协议、履行、回访全过程,实现解纷与普法的双赢,群众法治获得感显著提升。
强化机制保障,凝聚“三力协同”工作新动能
组织领导有力。县委、县政府将普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责任考核,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县人大常委会先后6次听取普法工作和法治工作情况报告,对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11次执法检查。县政协每年组织政协委员视察普法工作。
责任落实给力。每年制定印发《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公布县级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将落实情况纳入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内容,明确县直29个普法责任制成员作为履职评议对象,每年确定5个单位述法评议。制定印发《全县党政机关“三单两书”普法责任制度》,制度化督促各普法成员单位切实履行普法职责,切实将普法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基础保障聚力。从县级层面整合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有关功能成立县综治中心。社会、信访、政法等部门干部常驻中心,心理咨询师、律师、法学会等5个机构轮驻,46个平安建设成员单位入驻中心,一体开展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访、调、裁、诉、援、审”无缝衔接。各镇村(社区)综治中心推行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将7大类、37个事项纳入网格清单管理,推动平安祥和幸福紫阳建设落细落小。
彰显工作成效书写法治紫阳建设新篇章
法治素养显著提升。全县干部群众法治观念明显增强,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氛围日益浓厚。每年组织开展全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合格率均达98%以上。群众通过行政复议、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问题的数量逐年上升。
治理效能持续增强。矛盾纠纷调处数量年均上升18%,调解成功率达99.8%以上。信访总量、行政诉讼案件量实现“双下降”。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44个。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聚焦企业需求,做优“三班服务”,通过领导带班、律师受询、公证上门服务等方式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办理公证500余件,提供法律援助600余件,接受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多维度满足多元化法治需求,助力经营主体健康稳定发展,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连续两年荣获“省级平安县”,被授予“平安铜鼎”。
五年来,紫阳县持续擦亮“民歌普法”“法润茶乡”特色品牌,不断深化法治实践创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紫阳新篇章筑牢更加坚实的法治根基,为全国普法工作贡献“紫阳智慧”与“紫阳方案”。法治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供稿:紫阳司法局
作者:叶明星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2025-07-07 09:35:00
2025-06-21 07:08:00
2025-06-18 11:19:00
2025-06-11 11:13:00
2025-06-04 06:34:00
2025-05-27 13:34:00
2025-05-25 16:23:00
2025-05-22 1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