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建设学生喜欢的《道德与法治》教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7:10:00    

■ 教材修订坚持学生主体意识,立足青少年是未成年人这一最大实际

■ 用好学生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讲透深刻的道理,讲出真挚的情感,让学生能消化、能吸收

尺寸教材,国之大者。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下简称“教材”)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立足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努力打造学生喜欢的思政课教材。

1

与引导学生“扣好人生

第一粒扣子”紧密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小抓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

教材运用学理教育融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突出政治性。教材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按照青少年思维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形象到抽象,把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惊天动地的故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百年历史,向学生娓娓道来。例如,新修订的小学五年级上册系统阐释百年党史,引导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地位;初中九年级上册集中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教材运用启发教育融汇青少年学习特点,突出适宜性。教材同步跟进学生的成长,例如,小学一年级上册和初中七年级上册,开篇即对学生开展入学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并适应新的学校生活;小学四年级下册专设“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在正文和不同栏目处有机穿插经典格言,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初中七年级下册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学会珍惜青春时光,学做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国人。

教材运用显性教育功能融汇学校“大思政课”,突出实践性。教材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营造学生快乐成长的氛围。例如,教材分阶段在不同年级阐释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明确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2

与学生成长认知规律紧密结合

教材修订坚持学生主体意识,立足青少年是未成年人这一最大实际,明确学生既要长身体,又要学知识练本领;既需要成年人呵护,又要锻炼独立成长的能力;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适应学生成长成才,让“快一点儿的吃得饱、慢一点儿的跟得上”;适应学生生活变化,让教师讲得明白、学生听得懂。

教材修订坚持课堂育人意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生理和心理、语言和思维发展迅速,有些变化甚至是跨越式的。教材修订注重学段衔接,实现育人目标、内容设计、编审组织的一体化,既避免知识简单重复,又不生硬拔高。单元课程安排凸显连续性和进阶性,同语文、历史等相关课程浑然一体、相互融通。以“法治教育”主题为例,教材以宪法为主线,兼顾其他法律,将宪法的内容转化为更加鲜活的法律现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宪法权威地位和宪法精神。小学六年级上册为法治专册,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初中八年级下册为法治专册,系统讲述宪法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其他册次采取结合课程内容分散融入的方式,基于学生公共生活空间不断拓展的实际情况,有机融入宪法、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90余部。

3

与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紧密结合

教材修订立足学生思想发展实际,着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精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永不褪色的人物、故事、文章、警句等,引导学生通过读、写、思、做等学习任务,从英雄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角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等学习阶段,用好学生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讲透深刻的道理,讲出真挚的情感,让学生能消化、能吸收。例如,小学五年级下册“种下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单元,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立足“五位一体”建设,集中阐释新时代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同时,教材与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相配套,小学阶段设置“活动园”“阅读角”“相关链接”“小贴士”等活动栏目,初中阶段设置“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启思导行”“单元思考与行动”等活动栏目,努力让教材生动具体、便教利学。

4

与学生成长环境变化紧密结合

面对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成长环境,思政课要让学生铭记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为此,教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自觉践行法治理念,不断汲取生活正能量,激发为祖国而学习的斗志,进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从宏观体系设计、案例活动选材、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等方面作了比较大的修订,立足“双减”背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坚持内涵式发展,提升教材质量。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政治文明建设基地首席专家、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委会副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5日 第09版

作者:徐永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