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寄哀思丨一把口琴背后的抗联壮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5:36:00    

青山埋忠骨,清明寄哀思。今年是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和殉国8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走近抗战历史,一把口琴、一盘石磨、一棵消息树……时代的尘埃在静默中保存着“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的抗联历史,讲述着“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的革命精神、矗立着白山黑水间不朽的革命丰碑。清明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吉林总站推出特别策划《清明寄哀思 英魂共缅怀》,今天播出《一把口琴背后的抗联壮歌》。

不哑的琴声让军歌嘹亮

生活中的杨靖宇,是一个喜爱音乐、会吹口琴、性格开朗、活泼幽默的人。他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中韩民众联合抗日歌》等歌曲鼓舞了艰苦岁月中的抗联将士和人民群众。

吹口琴的爱好,源于杨靖宇在哈尔滨做地下工作时,受到进步音乐家金剑啸的影响。那时,杨靖宇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与金剑啸相熟。金剑啸多才多艺,创办哈尔滨口琴社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利用口琴社这一新兴的文艺阵地创作抗战音乐和救亡歌曲,鼓舞青年学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也激发了杨靖宇学习音乐的热情。于是,杨靖宇跟着金剑啸学会了吹口琴。

口琴也跟随杨靖宇走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在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他身边还有两位警卫员,两人在大东沟筹集粮食的时候就牺牲了,敌人是在他们身上搜到了靖宇将军使用过的那把口琴”。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宣教部部长于洋介绍道,“目前展出的这把口琴是2023年由上海国光口琴厂张文贵先生捐赠给纪念馆的,是与杨靖宇将军使用过的口琴同一批次生产出来的”。

口琴是抗联将士的精神武器

领导抗联部队后,杨靖宇把吹口琴的爱好带到部队生活中来。他向部队骨干明确提出了“四会”要求,即会用机枪、会吹口琴、会唱歌、会做群众工作。每当部队休整时,除了开展文化学习外,就是搞文体活动,因此杨靖宇的警卫员个个都会吹口琴。

抗联一军的韩仁和、黄海峰等为在部队普及吹口琴,动足了脑筋,他们一有时间就手把手地教连排长们学习音阶、讲音符、辨音准。每当他们能完整地吹出一首曲子时,兴奋得拥抱在一起手舞足蹈。这时,没有口琴的战士就拿起铜盆、铜碗当打击乐器,或者干脆拍着巴掌跟着口琴的节拍合奏。时间长了,抗联一军那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口琴乐队”,竟然也能把低八度高八度两个声部合得丰满圆润。口琴,也就这样成了被杨靖宇视为一点也不比钢枪作用小的第二支枪,有的战士还自豪地称抗联部队为“双枪队”。携带方便,琴声悠扬的口琴对于抗联战士不仅是娱乐工具,还是部队将士沟通感情、战胜敌人、战胜困难的精神武器。

监制 | 公海泉 周军

主编 | 赵文彬

统筹 | 梁洋

记者 | 苑竞玮 要越

合作 | 通化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 jilin@cctv.com

责任编辑:梁洋

相关文章